在为老年人服务的养老机构中,老年人往往会遇到不合作的行为。比如有的残疾老人不想吃饭;有的老人吃饭的时候悄悄把食物放进口袋,带回房间吃几天,导致肠胃不适;有的老人私自在房间里用酒精炉;有的老人躺在床上抽烟,造成很大的火灾隐患...这些老人是机构的“重点关注对象”。虽然经过认真的劝说,他们还是“屡犯错误”,让机构管理者和服务人员头疼。
根据社会工作者的经验和观察,老年人不配合行为的背后一定有其深层次的原因。如果残疾老人到了吃饭的时候不吃饭,原因可能有很多:可能是身体不舒服,可能是因为心情不好而没有胃口,可能是不饿等等。如果服务人员不了解老年人的实际情况,他们只是简单地喂他们完成任务。如果老人不配合,他们只是认为自己在对抗自己。显然,采取粗鲁和强制的方法是不合适的。对于老年人的不合作行为,服务人员应迅速、准确地判断老年人的状态,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合理应对措施。比如老人和孩子吵架后心情不好,拒绝服用降压降糖药。这个时候,他们需要更多的关心和照顾。如果服务人员能及时给予安慰,老人就会信服,积极配合。老年人不能要求做什么。老年人越不配合,服务人员越想强迫老年人配合,这是互不信任的典型表现。双方互信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它对服务质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。服务人员与老年人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关系,将有利于今后的服务发展。
为老年人服务要注意技巧和方法。对于不同性格、不同类型的老年人,我们需要的是不同的服务技能,而不是情绪化的工作。比如对于内向、依赖性强的老年人来说,接触的时候可以多握手,点头,轻拍肩膀,让他有安全感。这是一种鼓励,让他想和你互动。对于一个勇敢坚强的老人,你可以多谈谈让他兴高采烈的往事。对他们来说,虽然他们一辈子都不能事事如意,但总会有一些方面让他们满意,他们会尽可能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的人生。
老年人一生经历了很多,经验丰富,有自己的生活方式。同时,由于他们自尊心的强烈作用,他们会坚决维护自己的态度和观点,他们会有意无意地保持现有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,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自卫。如果你不了解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和性格特点,你会觉得老年人固执,固执。
另外,在服务老年人的时候,要避免争执。争执是人们经常犯的杀伤力问题。有时候,不是双方无法沟通,而是双方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。多倾听,多同情对方,然后回应对方的感受。不要急于批评对方或他们的生活事件。你越是站在对方的角度,你的态度就越中肯,你就越容易得到老人的配合。
随着年龄的增长,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已经退化,言语或行动缓慢是很常见的。也有必要给对方更多的反应和时间去改变。《菜根谭》中提到,“攻人之恶不要太严,要想着能忍受;教人之善不要太高,让人听话”。正常情况下,人们不愿意接受更高更难的要求,因为它费时费力,难以完成。人们愿意接受更小更容易完成的要求。在满足更小的要求后,他们会逐渐接受更高的要求,这就是“登门槛效应”对人的影响。对于不愿意合作的老人,可以先求一个。
毫无疑问,老年人是养老机构的服务对象,也需要遵守机构的一些规章制度。但是,我们不能在这件事上增加更多的条件,我们必须基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。比如老人出门不跟服务人员打招呼,服务人员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,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压力,找出老人一个人出门不请假的原因,然后一点一点帮老人做,而不是说教。
此外,机构要时刻关注服务人员的身心状况和家庭状况,心理咨询和拓展运动是必要的。因为服务人员心情舒畅,老年人可以心情舒畅,信任服务人员,配合服务人员的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