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的养老护理人员需要系统地培养谁来为老年人服务3月5日,温家宝总理在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中提出,要“积极发展老龄事业,加快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,努力让城乡老年人都老有所养,幸福安度晚年。”很显然,社会化养老,已成为人们关于解决中国养老问题的共识。
到北京参加两会前,全国政协委员、湖北省黄石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王林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:去年下半年以来,仅在黄石市他就提供了20起有关赡养纠纷的法律援助,而前些年一年只有五六起。分析这背后的原因,王林感慨地说:“老人和儿女因赡养问题发生纠纷,确实是件很悲哀的事情。但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,传统的养老方式已难以为继,该是实行社会化养老的时候了。”
全国政协委员、河南弘昌集团董事长陈世强认为,当前我国社会化养老存在着机构养老保障面较小,服务项目偏少,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平衡,布局不合理,监管不足等诸多问题;然而对养老机构来说,最重要的则是养老人员匮乏,且流失严重,远远不能适应现实需要。
首先缺少的是专业养老护理人员。据介绍,目前我国从事养老服务事业的人员有30万,其中受过专业训练的仅10万人。全国政协委员、民盟中央副主席郑惠强认为,应该从现在开始,国家有计划地在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专业和课程,通过开展规范、系统的在职人员专业教育和职业培训,尽快培养大批专业养老人才。同时,应该出台相关政策,逐步提高从业人员队伍收入,增加岗位吸引力,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养老事业中,为老年人服务。
专业的养老护理人员需要系统地培养,对于解决普通护理人员缺乏的问题,王林有自己的想法。他认为,除了老年人间开展互助服务外,可以把青少年学生、志愿者和社区矫正人员三方力量充分利用起来。“通过发放服务卡的形式,把每个青少年学生到养老机构服务的时间累计起来,将来作为其升学的一项加分因素,人家美国、英国等早就这么做了,我们也完全可以这么做。”对于志愿者队伍到老年机构服务,王林说,“服兵役是每个人的义务,可否让没有服兵役的人到养老机构服务?对其服务进行量化,这种社区公民的自我帮助、自我管理,也算是一种社会管理创新。”王林特别提到那些被判处管制、宣判缓刑的社区矫正人员。从今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《社区矫正实施办法》中,对社区矫正人员参与社区的公益性服务活动作出了明确规定。这和王林此前的想法不谋而合。“让他们到养老机构中服务,既可以帮助他们修复社会关系、培养社会责任感,又解决了无人愿意参加养老问题,一举多得。”